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

安全、快速、便捷的加密货币交易服务,支持超过1000种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。

24h 交易量
$8.5B
用户
15M+
币种
1000+

2010 年怎么获得比特币?早期获取路径与时代特征

2010 年是比特币从技术实验走向初步流通的关键一年,获取途径简单粗糙却充满先锋色彩,与如今的专业化挖矿、合规交易形成鲜明对比,折射出加密货币早期的原始生态。

个人电脑挖矿是 2010 年最主流的获取方式。当时比特币挖矿算法尚未针对专业硬件优化,普通家用电脑的 CPU 即可参与。用户只需在比特币官方论坛(BitcoinTalk)下载开源挖矿软件(如 Bitcoin Core 的早期版本),输入简单指令即可启动挖矿程序。由于全网算力不足 100GH/s(仅为 2023 年的万亿分之一),一台普通双核 CPU 电脑每天可挖出数十甚至上百枚比特币。英国程序员拉斯洛・豪涅茨就是用家用电脑挖矿,才积累了足够的比特币完成那笔 “披萨交易”——2010 年 5 月,他用 10000 枚比特币换了两个价值 25 美元的披萨,成为比特币首次实物交易的经典案例。

论坛点对点交易是另一重要渠道。2010 年比特币交易所尚未普及,交易主要在 BitcoinTalk 论坛的 “marketplace” 板块完成。买家会发帖注明 “用 PayPal 换比特币”,卖家则回复报价(早期通常 1 美元可换 1000-10000 枚),双方通过私信协商后,先由买家转账法币,卖家再通过钱包地址发送比特币。这种交易完全依赖双方信任,没有担保机制,却因参与人数少、欺诈成本低而相对顺畅。当年 7 月,首个比特币交易所 Mt.Gox 上线后,这种线下交易仍占主流,直到年底交易所才逐渐承接部分交易需求。

此外,早期社区的赠予与测试也是获取途径之一。部分比特币爱好者会在论坛发起 “faucets”(水龙头)活动,用户留下钱包地址即可领取少量比特币(通常 0.01-0.1 枚),目的是推广比特币的使用。开发者测试网络时,也会向志愿者发放测试币,部分测试币后来流入真实网络。当时甚至有用户在技术博客留言 “求比特币测试”,意外收到早期矿工的慷慨赠予。

2010 年获取比特币的门槛极低,却需要极强的技术敏感度。那时没有手机 APP,钱包是存在电脑里的文本文件,私钥丢失就意味着资产永久消失;交易依赖英文论坛,国内用户需克服语言障碍;更重要的是,要相信一串数字能换来真实价值 —— 这在当时堪称 “反常识”。据 BitcoinTalk archives 记载,2010 年活跃矿工仅数百人,多数参与者是密码学爱好者、程序员,而非投资者,获取比特币更多是出于对去中心化货币理念的认同。

这种原始获取方式在 2010 年底开始发生变化。随着首个交易所 Mt.Gox 上线,比特币有了公开定价(12 月首次突破 0.5 美元),吸引更多人参与挖矿;同时 GPU 挖矿开始萌芽,部分技术爱好者发现显卡挖矿效率远超 CPU,全网算力开始加速增长,个人电脑挖矿的黄金时代悄然落幕。2010 年的获取路径虽简陋,却为比特币奠定了最初的用户基础与流通场景,那些敢于用 CPU 挖矿、在论坛冒险交易的先行者,无意中成为了加密货币革命的第一批铺路石。

加密货币知识学院
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